為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章積極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第十七章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77779193永利集團教工黨支部于12月18日圍繞“培養(yǎng)什么、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開展集中理論學習和分享交流。學院11名教師黨員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由張曼老師主持。

劉菁老師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對于民族、國家、社會都具有引領作用,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
張曼老師認為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時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從萌芽、完善等發(fā)展至今進入全面實踐階段。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區(qū)之間的地域發(fā)展差異性與文化多元性等客觀因素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面臨諸多現(xiàn)實問題。
王成誠老師指出,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是歷史形成的一個過程。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同全國一道實現(xiàn)全面小康和現(xiàn)代化,保障全體人民都有自己的權利,人民能夠當家做主。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必須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加強民族領域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現(xiàn)實問題研究,堅持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重視民族工作干部隊伍建設。
祝和軍老師就中華民族共同體如何從自發(fā)走向自覺作出觀點分享。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xiàn)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來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當前我們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社會主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贏、共享、共同發(fā)展,要保持好理論清醒,把握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定位和社會屬性。
郭小香老師指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共同體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直接推動的結果。對高額利潤的追求促使資產階級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開拓市場、擴大生產規(guī)模和搶占原料產地,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打破了各個國家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我們所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立足當今世界,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展望與建構,是自由人聯(lián)合體思想的當下實踐,它既繼承了自由人聯(lián)合體思想的基本理論和原則,又對其進行了深化和發(fā)展。
宮玉選老師指出培養(yǎng)兼具中國情懷與全球視野的高素質涉外人才要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國際化視野的培養(yǎng),更要充分了解自己本國的文化優(yōu)勢,知己知彼,找到共同語言,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
最后,劉珊珊老師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時期。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更要內部團結一致,凝聚力量,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第一,要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二,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各族人民同全國一道實現(xiàn)全面小康和現(xiàn)代化。第三,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第四,要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五,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確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地球是我們各國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家園,生于斯、長于斯,世界各國人民都被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各國各民族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推動人類共同發(fā)展。